9月9日,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深圳)(以下简称“研究院”)入驻暨场地启用活动在河套深圳园区举行。包括丘成桐、丘成栋、于如冈等全球知名数学家在内的首批入驻科研人员集体亮相,一系列研究院近期科研成果相继发布。
作为河套合作区的又一国际化科研平台,自今年4月揭牌成立以来,不到半年,研究院已吸引首批17位科研人员入驻。“我们致力于建设成为集基础研究、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数学与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为深圳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实现更多原创性突破提供支撑。”研究院院长丘成桐说。
打造世界一流的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平台
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发起设立,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他曾获得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华人数学家。
研究院以丘成栋、吴宝珠、于如冈等数学界领军学者作为学科带头人,在CR几何、生物信息学、代数几何学、数论表示论等数学及交叉学科的国际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在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研究院成立不到半年,已汇集17位资深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年富力强的青年才俊,预计今年年底引进人才将达到50至60人。
立足深圳产业对基础科学和交叉科学的创新需求,研究院聚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数学+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方向,以“25%基础数学、50%应用数学、25%学科交叉与成果转化”的研究范式,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实现更多原创性突破提供支撑。
活动现场,丘成栋发布了研究院近期科研成果,包括《能量熵向量:一种高效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分析与分类的新方法》《就孤立超曲面奇点的不变量研究提出关键猜想》《曲线网格+有限差分地震模拟软件并行计算方法》等,标志着研究院在生物医药、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新突破。
丘成桐:“研究院落地过程中多次感受到深圳深度与温度”
“研究院从筹备规划到正式入驻,仅用了短短4个多月,正是深圳速度与温度,让这一高端科研平台得以快速从蓝图变为现实。”谈及研究院落地过程时,丘成桐有感而发。
丘成桐表示,依托深圳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开放环境,研究院得以搭建起汇聚全球顶尖数学人才的跨学科、跨产业研究平台。未来,研究院将推动数学理论向产业应用转化,为人工智能、知识科学、生命科学等产业提供支撑,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活动现场,研究院还和香港中文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深圳河套学院、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深圳中学等院校与科研机构进行签约。
在人才培养方面,研究院将在初高中阶段与深圳中学等合作,支持数理拔尖人才的早期发掘和贯通培养;在高等教育阶段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配合,与河套学院等科研机构以及深圳龙头企业合作,打造科研与实践基地,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具备颠覆式创新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
“依托河套深港合作的独特优势,我们希望在短期内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基础学科研究机构,通过基础、应用、产业三结合的模式,培养一批一流人才,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亮眼的‘科研名片’。”丘成桐表示。
撰文:张秉仁
专业的正规实盘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